1 ?半水煤氣凈化降溫處理
脫硫前的煤氣凈化,就是指除焦油、除煤灰、降溫度。
半脫氣體凈化流程是:氣柜→氣柜后冷卻塔→電除焦→羅茨風機→風機后冷卻塔→脫硫塔→脫硫后冷卻塔→電除焦→壓縮機。靜電除焦器是非常重要的,半脫前后電捕焦在正常生產時必須開啟,要正常運行。其實,我單位半水煤氣脫硫前面的靜電電除焦器也是去年才投運的,因此,很明顯的感覺到有和沒有靜電除焦器的差別,脫硫液的顏色就能明顯說明問題,靜電除焦器投運前,羅茨風機停運后經常盤車困難,當時還有過因為沒有辦法盤車,無法開啟風機,最后將羅茨風機拆開,別說脫硫系統的穩定運行了,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差別太大了。洗氣塔不開,降溫、除塵、除焦油為零,煤粉塵用脫硫液洗滌下來,加上煤氣焦油影響,溶液怎么會不出問題。我認為,氣柜后洗氣塔循環水和脫硫系統循環水,盡量各自單獨使用,絕對和造氣循環水分開,以保證入脫硫系統的半水煤氣的潔凈度,防止對脫硫的吸收和再生過程產生不利影響。
2 ?設備情況
濕法脫硫工藝系統設備主要有脫硫塔、再生槽、富液槽、貧液槽,各種機泵及硫回收裝置等,這些都是生產硬件,達到工藝要求的必備條件。因此,必須要科學合理,配套完備。
(1)脫硫塔,即便脫硫塔塔徑、塔高、填料高度均符合要求,運行效果的好壞還要看分布器的好孬。對于脫硫來說,好的分布器不僅要布液均勻,能長周期穩定運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,我們有一個脫硫塔液體分布器,2015年改造的時候就是為了讓液體分布的更均勻些,當時把分布器布液孔開為Φ25,運行一段時間后,感覺泵的打液量明顯變小,脫硫塔的壓差很快增大,趕快利用停車檢修機會進行了更改,我認為,分布器的選型理念,是在能夠保證能長周期運行不堵塞的前提下液體分布均勻,分布器的安裝要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,不能馬虎。
(2)再生槽是濕法脫硫中最關鍵設備,我認為,關鍵是再生槽要和脫硫塔配套。脫硫富液中的單質硫在空氣作用下,將硫浮選出來,溢流到泡沫槽,脫硫催化劑吸O
(3)脫硫泵和再生泵要根據工藝要求配套選用。泵的揚程和流量,再生泵要比脫硫泵選型大些。我們的貧液泵和富液泵都是一個型號,但是電機和葉輪都進行了改造。
(4)關于富液槽。富液槽的設置對系統副鹽的抑制有絕對好處。副鹽的產生主要是溶液中HS
(5)噴射器的安裝要求。必須有技術人員統一測量監管。
3 ?運行過程中必須要穩定控制的幾個關鍵點
脫硫控制不好,輕者脫硫效率低下、堵塔,有效氣量減少;重者變換、合成、甲醇觸媒中毒。尤其是目前煤源緊張,煤種雜、高硫煤增多、改造資金緊張等因素,更是增加了脫硫的難度,脫硫后硫化氫指標得不到保證。采用新工藝、新技術,對現有工藝和設備進行有針對性改造,將錢花在刀刃上,解決實際問題,是每一個氮肥甲醇企業普遍采用的方法。下面幾個硬指標值得管理者注意:
(1)水質要絕對保證,避免硬水加入溶液系統。一般是用鍋爐軟水,最好用脫鹽水。要注意日常生產中,一定不能使硬水源頭進入系統,這對避免脫硫塔阻力升高,防止管道結垢等至關重要。
(2)提高貧液溫度可加快再生和吸收反應速度,但溫度過高不利于吸收和氧化再生,還會使副反應加劇。溫度超過50℃時,再生槽很難形成氣泡,即使形成,基本是皂泡虛泡,硫顆粒不能帶出,溶液中懸浮硫逐步升高。堿液溫度過低,泡沫層變薄,呈棉絮狀漂浮在槽面,再生效果變差,溶液硫容降低,嚴重甚至會堵塞管道。
(3)必須控制好再生溫度,如果是純堿脫硫的,一般38℃~42℃,為了保證夏天的氣體溫度我們最近對洗氣塔都進行了改造。
(4)催化劑選用的標準是:
①化學穩定性好,在略高于操作條件溫度的條件下不分解,水溶性好;
②無毒,在酸堿性介質中不對工業衛生和環境(大氣和水體)保護構成不利影響;
③活性高,對硫化物具有很強的選擇催化活性,脫硫效率高,消耗指標低;
④工作硫容高;
⑤生成硫的顆粒大,懸浮硫低,不堵塔,熔硫操作容易,不堵釜;
(5)副鹽(Na
(6)要改進硫黃回收工藝,硫泡沫不要直接進入熔硫釜,硫泡沫要先經過過濾、壓濾或者離心機過濾后,清液再回到系統,生產的硫膏再進入熔硫釜熔硫,比如連續熔硫工藝一定要改為間歇熔硫。
4 ?細化現場管理是過程控制的重要保障
除了有一批熟練的脫硫工藝操作工和分析工以外,還得有對脫硫工藝技術熟悉,素質高和對該工藝極其認真負責的管理人員,每天要堅持到工作崗位上,通過分析數據,檢查工藝變化情況,尤其是對溶液組分的調節,每天加入合適的藥品和保證堿度,必須做到了如指掌,力爭做到精細化管理。車間主任對脫硫日常生產管理負全責,量化到班組,班組細化到主操作、副操作;科室責任到專人;車間、科室共同對廠部負責。有問題共同分析原因、定方案,并且迅速實施,及時調整工況。責、權、利分明,有目標,有獎有懲,不能稀里糊涂走過場。以上是我多年從事合成氨堿法脫硫工作的幾點親身感受,我認為,工藝、設備是脫硫穩定運行的前提,精細化管理是脫硫穩定運行的保障。